河南籍女作家梁鸿:写作帮我们去关注被忽略的真相

首页    写作资讯    河南籍女作家梁鸿:写作帮我们去关注被忽略的真相

      2016年3月19日,梁鸿做客松社我来讲,河南省文学院院长何弘担任对话嘉宾,与读者们分享最新作品。
      人民网郑州2016年3月22日电(戚艺芳)梁鸿,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,一位从河南走出去的作家。离开家乡多年后,用一种“非虚构”的写作手法写下了《中国在梁庄》、《出梁庄记》等一系列关于家乡、关于家乡人的作品,从此梁庄有了名气。
      今年,梁鸿的又一部关于家乡的作品——《神圣家族》出版,这次,她用的手法不是“非虚构”,描写的地点也不是“梁庄”,但家乡的痕迹依然浓厚。3月19日,梁鸿应郑州松社书店邀请,与河南读者分享她的最新作品。


      梁庄的隔壁是吴镇
      梁庄,被梁鸿写出了名,一瞬间被人熟知。时隔多年,再回味写完梁庄的感受,梁鸿这样说:“完成了《中国在梁庄》、《出梁庄记》后,觉得自己非常幸运,因为我在最好的年华里,找到了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。”
      这两本关于梁庄的书,梁鸿花了很多功夫和力气,见了很多人,聊了很多天。“写梁庄,对于我来说是有压力的,它关于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,描写了很多农民,写了他们在这个时代下如何去生活。”从文字里,反思人们在面对厄运、幸福、压力等不同情况下,做出的不同选择。
      写完梁庄后,梁鸿换了一种写法——“虚构”、“非虚构”结合,写下了轻松不少的《神圣家族》,《神圣家族》里场景切换到了吴镇,重点是观照个人的命运。“这也是《中国在梁庄》中提到的一个镇子,我想干脆就用这个来做地名。”
      “我做过文学理论研究,也写过学术专著,这次写下《神圣家族》,是一种全新的尝试。《神圣家族》中写了12个人,他们都是生活中最最普通的人,拥有最最普通的命运,而我想把他们每个人都写成‘最可爱的人’。”

 


      能看到细节的,都是好读者
      梁鸿讲述了书中的许多情节和故事,每一个故事都讲得生动真实,仿佛就发生在你的身边。
      《神圣家族》这个标题,来自于《圣经》。书中描写的人,仿佛都有一种光环。像圣徒德全,一个流浪汉,手里总是攥着一本《圣经》。“书中一个故事描写上访户,那是一个老单身汉,他住在地洞里的人,地洞里挖出了三室一厅......诸如此类,这群人都是小人物,又能让你有种说不出的‘神圣感’。”
      河南省文学院院长何弘评价梁鸿的作品:具有多样性,而且写出了特色。“很多时候,人们在描写人物的时,总喜欢将他们写成英雄,而《神圣家族》中并不是这样,都是小人物,处于主流社会的边缘位置。通过这些人物,能够看到梁鸿的一种思考。”
      何弘说:“这是一种荒诞的感觉,就好像马尔克斯《百年孤独》中一幕情境,梁鸿在篇章中用了‘超现实’的方法,在写作中用有点变形、荒诞的方式来处理作品。”
      这让梁鸿直呼“看的好认真!”。何弘笑谈,“能看到细节的,都是好读者”。


      写作,帮我们去关注被忽略掉的真相
      这次分享会中,梁鸿讲了许多她笔下的梁庄,她笔下的吴镇,关于吴镇,她说这里“热闹又荒芜”。梁鸿在写到吴镇时,非常详尽,认真阅读的读者甚至可以通过这部作品,画出吴镇的地图。
      关于吴镇,书中有一段描写,是几个无聊的农家妇女在闲聊,说到了偷情等乱七八糟的污杂之事。“这里并没有道德批判的含义,只是透过这些女人的口舌,传递出来生活的常态。”吴镇既生机勃勃,又略显无序。书中反复提到了医生毅志,很多事都是通过他的视角、他的嘴来讲述出来。
      为何偏偏要写梁庄、写吴镇?梁鸿给出了这样的回答。“写作能够帮助我们去关注许多渐渐忽略的真相。初衷只是想回家看看,回家后发现我是村里头‘最熟悉的陌生人’,其实根本不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,家里人是如何生活的。”
      从最熟悉到陌生人,乡愁侵染心头,梁鸿说,人们都不愿意费心去关心生活,但其实初心是发自内心的极度渴望。“写完之后,我知道,这样的生活就像我在《出梁庄记》里最后写下的那句,‘终将离梁庄而去’。”


      人物简介:梁鸿,女,河南省邓州市梁庄人,文学博士,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。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、乡土文学与乡土中国关系研究。出版《外省笔记:20世纪河南文学》、《中国在梁庄》、《出梁庄记》、《神圣家族》等多部作品。其中,非虚构文学作品《中国在梁庄》曾获“2010年度人民文学奖”、“《亚洲周刊》2010年度非虚构类十大好书”等奖项。


      来源:人民网-河南分网

2020年8月1日 07:15
浏览量:0